利记sbobet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关于家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妇联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家政进社区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妇联办公厅关于在推进家政进社区中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的通知》,浙江省妇联切实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巾帼家政工作,多措并举助力巾帼家政品牌发展,将“三替家政服务”“衢州保姆”“常山阿姨”等一个个叫得响的巾帼家政品牌打造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家政服务“金名片”。
浙江省妇联发挥巾帼家政服务联盟的作用,协同浙江省家政服务行业协会资源,着力搭建家政服务交流平台,主动开展巾帼家政服务指导,在政策宣传、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融入巾帼家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浙江省妇联横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与省发改委、商务厅、农业农村厅等政府部门加强协同,组织开展家政从业人员劳动技能、家政服务培训师、家政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深入做好政策宣传,不断提升家政服务业相关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如充分发挥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省级家政培训基地作用,组建家政培训教师团队和考核导师团队,开发微课视频,建立课程体系。湖州市支持吴兴区女性成长学院和企业构建家政服务培训、求职、上岗服务链。衢州市将“常山阿姨”培训基地列入“四省边际”共富学院专业教学基地,打破地域生源、资金限制。德清县人社、妇联等共同成立家政服务培训一体化实训基地,进一步规范家政服务培训。绍兴越城区打造越姐姐·金钻就业微家,为从业妇女免费开设各类家政技能培训微课程。
各级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精准对接家政资源和服务项目。在家政行业协会等推进妇联组织建设,宁波江北区成立家庭照护行业妇联,将送巾帼家政培训作为“三进一送”(送巾帼技能进村社、进商圈、进妇女儿童驿站)系列活动重点内容推进。湖州安吉县成立县家政行业区域化妇联,覆盖28家单位、2800余名从业人员,精准支持就业增收。通过家政行业妇联对家政企业开展从业人员基础数据排摸,了解家政企业的用工需求,通过村社区排摸闲置妇女劳动力双向进行的方式,深挖“乡村阿姨”人力资源,帮助妇女实现“家门口”创就业。嘉兴市发挥社区妇联作用,联合家政企业开展社区居民需求调查,排摸有家政就业意愿人员,形成家政服务需求清单与家政就业需求清单的精准对接,同时与家政企业订制服务,形成“需求—培训—服务”对接闭环。
同时,把家政服务嵌入社区服务中心或妇女儿童驿站,大力推动家政服务网点下沉到社区服务中心、妇儿综合服务驿站,支持家政企业与社区驿站共建。比如,加强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机构、老年助餐点等现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与嵌入,与快递、干洗、小超、配送等城市生活网相融合,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创新服务供给和供应链,进一步增强家政服务便民属性。此外,加强供需精准对接。支持家政企业联合成人学校、人力资源企业构建家政服务女性的培训、求职、上岗服务链,开展女性招聘专场,为家政服务企业和劳动者求职搭建对接平台,通过精准的供需对接,帮助妇女更好实现就业。
浙江省妇联探索多跨协同,建立家政服务联合体。以杭州市西湖区和常山县为试点,探索建立家政服务联合体,通过摸需求、链资源、抓协同、优服务,推动巾帼家政山海协作,提升巾帼家政服务质效。同时,加强数字化培训,提升家政队伍技能素养。推动省级“浙里好家政”“浙里康养”等数字平台向基层延伸,面向家政经理人和培训师举办“数字化赋能”专题培训班,提升家政从业人员数字素养和技能,助力家政行业数字化发展。打造家政培训师、职业经理人、早教指导师和美好生活体验等四大特色课程体系,融合线上线下开展素质+技能相结合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省级示范性家政培训、美好生活培训共7期200余人次。组织巾帼家政企业2批次20余人通过参加全国妇联举办的家政服务培训班开拓眼界、提升素养。
多年来,浙江巾帼家政品牌建设逐渐探索出一条服务转型、数字赋能、人才扶持、标准创新的特色路子,成效显现。
助力巾帼家政龙头企业,打造家政服务“综合体”,以“智慧家政”为主体,融合多项服务标准与规范流程,实现了“走千家不如走一家”的一站式服务,成为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服务的重要载体,成功实现了邻里生活社区与互联网的完美融合。
经过七年深耕,全县累计培训家政技能人员15000余人次,年均2000余人次;
“常山阿姨”月嫂工种月工资达15000元、一般工种7000元以上,每年带动农民增收3亿元以上。
常山阿姨就是好”的品牌深受市场认可,常山县也成了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县。
帮扶小县城家政公司从最初的3名员工,发展成目前拥有420余名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并设有母婴部、产康部、客服部、培训部、财务部、法务部、后勤部7个部门,已形成了技能培训、等级认定、安置就业、外派月嫂、产后修复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并帮助成立了浙江省首个家政行业区域化妇联。
下一步,浙江省妇联将深入推进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家庭综合服务多跨协同机制、家庭功能社会化分担机制、家庭综合服务数字应用场景支持机制、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技能提升机制,创新深化巾帼家政品牌建设,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家庭。